2)通排风:不停排出被污染的空气并换清洁空气,降低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
尽管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方法已实施多年且相对成熟,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部分典型问题依旧未能很好解决,承检机构在实际抽检过程中如何规避这些典型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去应对,无疑能给监管部门科学高效完成监管行动提供有益借鉴,也能更好规范行业发展,提高政府部门食品安全监管水平。这对仅负责抽样而大多数无检验工作经验的抽样员来说,他们实际上并不清楚具体检验用量,而是参照抽检细则来抽,抽回的样品往往因不够检验需求量而导致样品作废或退样。
相关链接:食品安全,抽检,农残。若高频次集中在大型连锁商超抽检会导致抽样结果失真,问题发现率较低,也不利于食品安全科学有效监管。这是对做好抽检工作的抽样员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本文就承检机构在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中遇到的相关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应对对策,期望能进一步提高抽检监测效率,规范抽检监测科学机制,确保抽检监测结果准确可信,保障群众食品安全。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轻工科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 对策与建议3.1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抽检工作细则和实施方案,加强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作为监管部门的重要技术和政策法规拟定的牵头部门,承检机构必须要提前规划好国省市区局下达的抽检监测任务,必须要合理计划全年的抽检工作,必须要完善和落实好抽检工作细则和实施方案。对抽样环节中的批发市场、小食杂店等不配合抽检问题,要全力克服,同时对其宣传抽检知识,提高抽检认知度。3.2苦荞植株对Cd的富集转运特征分析富集转运能力是解析Cd在植物体内分配情况的主要依据,供试7个苦荞品种不同部位对Cd的富集能力表现出叶茎根颖壳籽粒的特征,根、茎、叶对Cd的富集能力要远大于颖壳、籽粒。
2)Cd主要富集在苦荞叶、根、茎部位,并呈现出叶根茎颖壳籽粒的富集顺序,苦荞对Cd的富集转运能力高于同为禾谷作物的水稻、高粱、小麦,可食部位更容易受到Cd的污染。本试验涉及到的苦荞品种仅为当地主栽品种,数量有限,筛选出的黔黑苦1号与黔苦3号仅代表供试7个苦荞品种中相对Cd积累能力较弱的品种,在这基础上可进一步引入更多的外来苦荞品种,选育出适宜当地各类程度Cd污染土壤种植的苦荞品种。低Cd积累品种植物会将Cd积累在根部,通过茎、叶部阻拦从而降低籽粒Cd含量,故苦荞低Cd积累品种筛选主要以籽粒Cd含量、对Cd的富集转运能力作为依据。7个苦荞籽粒Cd超标率为100%,当地部门应关注苦荞Cd超标问题,加强选育适宜该地区种植的低Cd积累苦荞品种。
符云聪等总结国内外文献,发现小麦不同部位Cd富集顺序为根叶茎籽粒,且小麦主要将Cd富集在根部;薛忠财等在研究高粱对农田Cd污染修复潜力中发现高粱不同部位Cd富集顺序为根叶茎籽粒,高粱主要将Cd富集在根部,这一特性与小麦相似。7个苦荞地上部分对Cd转运系数(TFF-U)在0.46~0.89之间,Cd从茎叶部向籽粒部的转运系数(TFT-Z)在0.18~0.36之间,TFF-U与TFT-Z相差最大在黔苦2号,TFF-T与TFT-Z相差最大在黔黑苦1号,分别相差5倍和13.8倍。
本研究中7个苦荞地上部分对Cd的富集、转运系数皆在0.6左右水平,达到Cd中度富集水平。3讨论3.1苦荞低Cd积累品种的筛选依据与应用作物的不同基因对Cd耐受性和敏感性不同,在Cd的胁迫下,作物体内酶活性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品种作物各部位对Cd的解毒能力不一致,从而表现出同一作物不同品种间对Cd的积累能力存在差异。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由于贵州省耕地土壤资源匮乏,土壤肥力差,只能选择边生产边修复的形式来控制土壤污染,低风险品种作物的发掘对该地受污染土壤的安全利用与农作物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4结论1)低Cd积累苦荞品种选育对污染土壤的安全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筛选出的低Cd积累苦荞品种不适宜试验区域Cd中、高污染地区种植。Cd从苦荞根部转运至茎叶的转运系数是从茎叶转运至籽粒的8.2倍,值得注意的是,Cd从颖壳至籽粒的转运系数达0.5左右,达到中等强度水平,表明Cd在苦荞茎叶部向上迁移的过程中,颖壳对Cd迁移至籽粒部分的阻拦能力较差。相关链接:苦荞,污染,土壤。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地球与环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结合表5和图2,苦荞主要将Cd积累在根、茎、叶部位,这一结果与同为禾谷类的其他作物区别较大。结合表3、表5和图2来看,在研究的7个苦荞品种中,苦荞对Cd的富集、转运系数皆小于1,茎叶部分对Cd向上迁移的阻拦效果明显,其中黔黑苦1号、黔苦3号苦荞籽粒对Cd的积累量并列最低,且富集转运能力最弱
7个苦荞籽粒Cd超标率为100%,当地部门应关注苦荞Cd超标问题,加强选育适宜该地区种植的低Cd积累苦荞品种。结合表3、表5和图2来看,在研究的7个苦荞品种中,苦荞对Cd的富集、转运系数皆小于1,茎叶部分对Cd向上迁移的阻拦效果明显,其中黔黑苦1号、黔苦3号苦荞籽粒对Cd的积累量并列最低,且富集转运能力最弱。
3.2苦荞植株对Cd的富集转运特征分析富集转运能力是解析Cd在植物体内分配情况的主要依据,供试7个苦荞品种不同部位对Cd的富集能力表现出叶茎根颖壳籽粒的特征,根、茎、叶对Cd的富集能力要远大于颖壳、籽粒。7个苦荞地上部分对Cd转运系数(TFF-U)在0.46~0.89之间,Cd从茎叶部向籽粒部的转运系数(TFT-Z)在0.18~0.36之间,TFF-U与TFT-Z相差最大在黔苦2号,TFF-T与TFT-Z相差最大在黔黑苦1号,分别相差5倍和13.8倍。杨寒雯等研究水稻Cd富集转运特征中显示水稻不同部位Cd富集顺序为根茎叶籽粒,水稻根部是富集Cd的主要场所。为进一步加强Cd低积累苦荞品种的筛选依据,图1将7个苦荞品种植株与籽粒Cd积累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黔黑苦1号和黔苦3号苦荞品种的植株与籽粒部分Cd积累量较低,被列为较低值类;表明黔黑苦1号和黔苦3号可作为低Cd积累苦荞品种。2.4不同苦荞品种对Cd的转运能力转运系数是评价苦荞对Cd的转运能力及分配情况的重要依据,以TFF-T表征Cd从地下部分转移到地上茎、叶部分的能力,以TFY-Z表征Cd从颖壳部分转移到籽粒部分的能力,以TFF-U表征Cd从地下部分转移到地上部分的能力,以TFT-Z表征Cd从茎、叶部分转移到籽粒部分的能力。4结论1)低Cd积累苦荞品种选育对污染土壤的安全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筛选出的低Cd积累苦荞品种不适宜试验区域Cd中、高污染地区种植。
贵州属中国西南喀斯特中心区域,碳酸盐广泛分布,区域碳酸盐岩上发育的石灰(岩)土背景值达1.115 mg/kg,受自然高Cd背景值与人为Cd输入的多重叠加,贵州省Cd污染情况极为严重,成为土壤Cd超标高风险区域。当地部门应考虑通过试验研究引入外来低Cd积累苦荞品种,或通过土壤Cd钝化、叶面阻隔等系列污染防治措施来保证苦荞的安全生产。
本试验涉及到的苦荞品种仅为当地主栽品种,数量有限,筛选出的黔黑苦1号与黔苦3号仅代表供试7个苦荞品种中相对Cd积累能力较弱的品种,在这基础上可进一步引入更多的外来苦荞品种,选育出适宜当地各类程度Cd污染土壤种植的苦荞品种。低Cd积累品种植物会将Cd积累在根部,通过茎、叶部阻拦从而降低籽粒Cd含量,故苦荞低Cd积累品种筛选主要以籽粒Cd含量、对Cd的富集转运能力作为依据。
3讨论3.1苦荞低Cd积累品种的筛选依据与应用作物的不同基因对Cd耐受性和敏感性不同,在Cd的胁迫下,作物体内酶活性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品种作物各部位对Cd的解毒能力不一致,从而表现出同一作物不同品种间对Cd的积累能力存在差异。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地球与环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试验供试7个苦荞品种籽粒Cd超标率达100%,选出的黔黑苦1号与黔苦3号苦荞品种籽粒Cd含量皆为0.12 mg/kg,未达到国家谷物食品安全限值标准0.1 mg/kg(GB 2762-2017),不适宜在试验地中、高度Cd污染区域种植,是否适宜在轻度Cd污染上种植还需进一步研究。由于贵州省耕地土壤资源匮乏,土壤肥力差,只能选择边生产边修复的形式来控制土壤污染,低风险品种作物的发掘对该地受污染土壤的安全利用与农作物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链接:苦荞,污染,土壤。Cd从苦荞根部转运至茎叶的转运系数是从茎叶转运至籽粒的8.2倍,值得注意的是,Cd从颖壳至籽粒的转运系数达0.5左右,达到中等强度水平,表明Cd在苦荞茎叶部向上迁移的过程中,颖壳对Cd迁移至籽粒部分的阻拦能力较差。
2)Cd主要富集在苦荞叶、根、茎部位,并呈现出叶根茎颖壳籽粒的富集顺序,苦荞对Cd的富集转运能力高于同为禾谷作物的水稻、高粱、小麦,可食部位更容易受到Cd的污染。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本研究中7个苦荞地上部分对Cd的富集、转运系数皆在0.6左右水平,达到Cd中度富集水平。结合表5和图2,苦荞主要将Cd积累在根、茎、叶部位,这一结果与同为禾谷类的其他作物区别较大。
与高粱、水稻、小麦相比,苦荞对Cd具有更高富集转运能力,可食部位更容易受到Cd污染,在受Cd污染土壤上进行苦荞生产时,要特别注意苦荞籽粒安全问题。结果如图2所示,7个苦荞品种不同部位转运系数表现为TFF-TTFF-UTFY-ZTFT-Z,茎叶部分对Cd的转运系数(TFF-T)在1.0水平左右,黔黑苦1号、黔苦2号、3号及5号的TFF-T大于1水平,其中以黔苦2号苦荞茎叶部分对Cd的转运能力最强;Cd从颖壳向籽粒转运系数(TFY-Z)在0.36~0.61之间,黔苦2号与黔苦6号的TFY-Z大于0.5水平,表明籽粒Cd来源与颖壳有很大的关系。
符云聪等总结国内外文献,发现小麦不同部位Cd富集顺序为根叶茎籽粒,且小麦主要将Cd富集在根部;薛忠财等在研究高粱对农田Cd污染修复潜力中发现高粱不同部位Cd富集顺序为根叶茎籽粒,高粱主要将Cd富集在根部,这一特性与小麦相似。本研究的7个苦荞品种间也呈现出显著基因型差异,如表3所示,这种差异主要集中在根和籽粒两个部位,这为苦荞低Cd积累品种筛选工作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在中国,食品供应链上人为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占68.2%。然而,就打击某些掺假而言化学分析确实实用,但对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却无能为力。
所以,食品安全文化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前提,而HACCP则是食品安全文化的基础。提升食品安全的新方法需要对组织文化和食品安全中人的因素有更好的了解。
最早应用化学方法揭示食品制假售假问题的是德裔化学家雷德里克阿库姆,他于1820年出版了一本小册子《论食品掺假和厨房毒物》。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存在于个人中,而是存在于群体中。
1875年英国颁布《食品与药品销售法》,这是英国食品法律的基础。该体系强调了对食品加工全过程的控制,对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安全隐患,同时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标准,通过监控和纠偏措施使食品达到安全要求。